党群工作
支部建设
党群活动
德育园地
学生天地
学员风采
平安校园
志愿服务
家校联系

《活着》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8-12-03 发布人:北洋学校

18热电  于文明

在我读完《活着》之后让我感觉到生活是多么不容易,也感觉到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和人们生活的艰辛。

在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为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着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活着》这一本书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余华加诸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常轨。

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每个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尔有轻松的、优美的、善良的时刻。《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不留余力地展示误导的命运如何摧毁人的生活,而福贵则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最终也学会了如何“活着”。

余华的风格简洁有力,直抵人心。小说结尾令人难忘,唯一活着的老人福贵给它的老牛也取名叫福贵,叙述着老人和老牛在暮色中消失,独自留着他一人:“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这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的降临。”《活着》以简单朴素的力量,同样召唤着我们去阅读去感悟,犹如身临其境,那一幕好像就在我们的眼前一样。

小说在历史的动荡背景上以冷漠的语调,织就了一幅人性的挂毯。其冷静的风格使我们与福贵同甘共苦一样的感觉,当好运垂顾他时,我们会欣然微笑,当他受到厄运打击时,我们又会黯然垂泪。悲剧总是接踵而至,令人无法喘息。福贵接二连三地失去亲人,万年同一头老牛度过,作者对于这种生活艰辛的描述却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那种平淡的语调,给了我们心灵上极大的震撼。

通过读了 《活着》之后使我更加体会到了‘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道理,这会启示着我们以后不放弃更努力更好好地活着。力量,也同样的召唤着我们这些读者。

我从《活着》中学到了许多的东西,《活着》采用了自叙的方式展现给我们,展示了当时人们将苟活作为了唯一的生活目标状况,使文章更加的深刻,令人难以忘怀。

《活着》描绘出了当时中国的全貌,它以老年福贵讲述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当时的中国,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当代中国文学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