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历史遗迹——金州曲氏井

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的历史展区内,复原展示了这样一个场景:断墙残垣的院内,一口辘轳老井旁妇孺几人相互搀扶,有的紧抱怀中襁褓里的婴儿,有的相拥而泣,邻院的房屋已经燃起烈火,浓烟烈火无情肆虐,远处一列日本士兵正端枪朝此嘶吼,此时一位妇女已经纵身跳入井内,现场的妇幼老小哭泣着、痛苦地做着最后的抉择。这里展现的,是120年前日军进犯金州城时的历史一瞬,是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行径的一个缩影,曲氏一家悲惨命运的历史瞬间在此定格,使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1894年6月,日本开始实施侵华作战方针,以大山岩为总司令的侵华日军第二军开始入侵辽东半岛。10月24日,日军在花园口登陆,驱兵夺取金州,随后乘势进犯大连湾。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沿途物资被掠夺一空,充分暴露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野蛮。日军占领金州后,设置“金州城内占领地行政厅”, 并继续进攻旅顺,在旅顺进行三天三夜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近2万人。

金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连接着东北腹地与大连、旅顺,是战略要地。日军第二军在花园口登陆后不久,即开始着手策划进攻金州。爱国将领徐邦道认为“金州若失,旅顺不保”,他亲自率军赴金州支援。徐邦道誓死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决心和勇气深深感染着当地百姓,金州人民也自发地组织起来,与徐邦道抗击日军,虽给日军很大杀伤,但终因寡不敌众,援兵不继而失守。居住在金州城西南隅曲姓人家中的7名妇女,为了免遭日本入侵者的侮辱,怀抱3个幼年孩子毅然投入到自家院内的水井中,展现出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这口水井被后人称之为“曲氏井”。

曲氏井至今仍基本保持着原貌。虽然经过了100多年,周边的环境早已经改变,但它仍静静在那里向世人述说着这段悲怆的历史。甲午战争之后,曲氏井的井口被人用石条给遮盖上,但“曲氏井”的悲惨故事依旧代代相传。金州作为甲午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具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曲氏井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侵略者带给人们的灾难。几年前我们曾去金州进行考察采访,当时一位孙姓老者负责管理曲氏井,他向我们讲述了民间流传的一些说法。实地考证和史料相结合,加上创作人员的艺术加工,曲氏妇女在曲氏井殉难这一场景便在刘公岛上展现出来。

金州曲氏一家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她们在绝境中不甘受辱,毅然选择以死抗争的方式,用生命争得人格自尊和民族尊严,这一气节得到了世人的敬佩,也让后来的不少文人墨客歌咏称颂。战后的1896年2月,时任金州厅海防同知的王志修为宁死不屈的曲氏烈妇所感动,在金州海防同知衙门里写下了《曲氏井题咏》一诗作为追念:“曲氏井,清且深,波光湛湛寒潭心。一家十人死一井,千秋身殒名不沉!一时死义已足尊,争如节烈成一门!吁嗟乎!巾帼大义愧官府,欲荐寒泉应不吐。城南崔井唐题名,合于此井共千古!”“曲氏井”一名也由此得来。

邓世昌